自考在线 自考在线

城市大脑建设的要素(城市大脑工程)

2022-12-28 互联网自考在线542

自考在线职考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城市[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大脑[大脑(brain),通俗意义上指脑,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会成为未来世界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吗?

报道称,麻省理工科技[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技”。]评论新兴科技峰会EmTech China今日于北京正式召开,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出席并演讲。

王坚在演讲中谈到“城市大脑”,他表示,现在的城市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全世界都没有合理地去设计交通[交通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导致当下交通面临很多问题[问题,指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事态的严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者。]。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现在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脑”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17年年底,科技部发布了四个人工智能平台,其中就有“城市大脑”,一个对城市进行自我管理的人工智能系统。

“城市大脑”从2016年开始在杭州市萧山区试点,目前已经解决了3个问题。首先,通过无数摄像头和路况采集装置等,把杭州市到底有多少车“数”了出来——杭州市区车辆保有辆是120万,但限行后,每天跑在路上的车仍有120万辆。其次,根据交通流量去动态调整红绿灯,让车辆通行更顺通。目前杭州高速上车辆通行时间平均缩短了5分钟,普通道路上车速提高了15%-20%。

王坚认为,“城市大脑”在未来将成为每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其价值不亚于地铁的出现。

2、北京城市大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北京城市大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5-09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15号3号楼四层400B。

北京城市大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MA01C1LL1Y,企业法人张怀广,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城市大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技术推广服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城市大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3、哪座城市用五年时间制定"城市大脑"智慧建设计划

杭州。13日,2016杭州·云栖大会在杭州开幕。杭州市政府推出“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将迎来智能时代。杭州“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的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决策,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互动的城市,包括阿里云、富士康、依图科技等企业参与建设。按照规划,“城市大脑”将首先把城市的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神经网络”,并连通“城市大脑”的超大规模计算平台、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中心、开放算法平台、数据应用平台等五大系统进行运转,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

4、“城市大脑”是一个人工智能应用吗?

1 月 28 日,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新兴科技峰会 EmTech China 上发表了演讲。

在 2017 年的云栖大会上,城市大脑 1.0 正式发布,王坚当时交出了用智能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接管杭州 128 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 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 4.6 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 500 次以上,准确率达 92%;在萧山,120 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

城市大脑 2.0 版本虽然还在研发当中,但王坚介绍了城市大脑下一阶段的目标:让世界上每个城市都取消车辆的限行。他认为现在的道路资源是足够的,但没有进行优化,他们要让所有的道路发挥到最高的效率。“这个世界本来是不需要修那么多路的,我们现在不得不这么做,是因为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他说,不应该像波士顿一样把道路修到地下。

今天的中国,每个城市大概要拿出 20%-25% 的土地来修路,但他相信,经过城市大脑的努力,可以帮助城市省下 5% 的土地资源,这将为社会提供一笔巨大的财富,也会开启巨大的市场。

治理交通拥堵只是城市大脑的第一步,阿里将它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未来还可能会在城市治理、城市安全、医疗健康等社会全领域发挥基础性作用。

以下为王坚演讲内容实录,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我认为今天最大的智能硬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城市,它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大的智能硬件。

过去两年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工作——城市大脑,可以把如此庞大的硬件变得智能。今天会议主题是云端上的AI风暴,而我认为更好的说法,可能不是 AI,而是 Internet 和 Cloud,或者说应是智能云计算。

现在我们生活在城市中,每天面临着诸多的不便与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交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曾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举个例子,“波士顿大挖掘”为了城市的美观,花了几十亿美金把几条高速公路从地上转移到地下。

为什么说如果一个事物如果拥有了一个人的智能是很重要的事情,那是因为人知道如何把各种资源综合利用,比如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说话、写字,知道如何将最小的能量与精力去换取所需要的东西。回到今天的对象——城市来说,我们的城市还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存在,是一个“无脑城市”,它需要一个大脑去帮助它更好的运作。

如今可以有机会进行“城市大脑”的研究,得益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这样我们可以有足够的数据资源去重新思考如何去构建我们的城市。目前全世界的城市共同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交通问题,这个问题在过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现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可以解决的机会。

先来看在目前已有资源存在的情况下依然还没有解决的问题:1.虽然信息系统、智能系统发达,但还不能准确描述城市的某一时刻某一路段上会有多少车;2.城市的规划管理者(如市长)也还不能准确知道每位市民每天的出行计划。这两个问题是最基本的,但如果得不到解决,城市交通的优化(使得市民出行更加顺畅)就可能无从下手。

所以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需求与目前所获得的资源是并没有完全匹配的。这就需要一个新的机制可以像大脑一样来完成这件事情。

我们在杭州进行试点,进行一个机制的切入,所调动的资源包括城市的空间资源——道路资源,城市的时间资源——红绿灯资源。

这两种资源在过去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如今有了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技术,就要把它们优化和利用起来,以此进行对城市交通的优化。当我们拿到这些资源后,发现大家也忽视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今天对时间的调配效率是远远低于大家的想象的,任何的城市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今天的交通模型并不能真实反映城市的交通情况的,现在,遍布中国城市的密密麻麻的摄像头也给了我们得以了解城市每天所发生的事情的机会。

城市的数据资源、现代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让我们来优化所有公共资源的使用,交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杭州的实验发现了三个有意思的事情:

1.第一次真正的可以准确的知道在城市的某一时刻某一路段上有多少辆车。这个发现可以用于城市车辆限行的制度的优化,目前的限行制度是存在挺多问题的,比如限行之后,城市发生了什么?是否真的解决了交通拥堵?比如杭州城区有 120 万辆车,单双号限行后,还有 120 万辆车,那 60 万辆车又是从哪跑出来的?这是今天交通碰到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应该保证每一辆车都有它所匹配的足够资源。

2.当道路资源(车辆数目)是确定的情况下,唯一可以优化的就是时间资源,也就是红绿灯的配置。所以在杭州的第二个事情就是根据摄像头看到的交通情况,来动态地调整红绿灯配置,也就是动态地来调整交通的时间资源。

在一条贯穿杭州整个南北的高架的试点上,我们实现了可以让车在这条高架上平均使用的时间降低 5 分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在地面的路上,平均的车速可以提高 15%—20%。以前是通过把路修宽来提高车速,现在靠的是过去大家见不到的东西——数据,也可以提高车速。

3.当整个城市的各项活动可以用一个大脑来协调的时候,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在任何国家和任何城市,都有特种车辆,如警察的车、救护车等等,这些车在道路上有特权,过去这个特权是靠闯红灯得来的,这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它会带来次生事故。

在杭州的试点,我们发现,当把这些车辆与一个城市的大脑的调度协调相结合、配合的时候,结果惊人:救护车可以在不闯红灯的前提下,从到达它要救护地点的时间缩短了 50%,从过去的 15 分钟左右降到现在的 7、8 分钟,这是救命的时间,意义非凡。

这些例子说明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今天所谓的智能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远远超出我们手里的手机、音箱。城市是最大的智能硬件,面临着对智能技术的挑战。当这么复杂的一个智能问题放在前面,就很难用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这个词来描述了,我认为最好地描述这种智能技术是机器智能。

人工智能和机器智能是个同义词,为什么要强调是机器智能?因为人工智能做的事情是人类大脑可以解决的事情的一次学习与延续。而城市今天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都不是人的大脑可以解决的,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都面临交通问题和其他问题,今天唯一的解决方法,不是把人会做的事情教给机器做,而是需要让机器去学会很多人都不能做的事情,来帮助人类解决今天面临的问题。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把人工智能叫机器智能可能更贴切。

有一次我与一位市长交流,当做完城市大脑这件事情以后,突然发现市长根本不是人干的事情,何况是人工智能。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机会,在经历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后,城市大脑为下一代的智能技术打开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的大陆,我更愿意把它叫做机器智能。

最后我想表达,城市大脑绝对不是一个人工智能的应用,它更像在 160 多年以前伦敦第一次引进的地铁,其影响深远。城市大脑将为未来的城市引入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在未来的五年、十年,城市大脑将变成世界上每一个城市都需要的基础设施,它的作用不会亚于过去的地铁和 100 多年以前爱迪生第一次把电网引入纽约市。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技术的未来,而不只是解决我们手中的问题。城市这么大的一个智能硬件,一定会推动所有我们今天可以想象的智能技术的发展。城市大脑作为一个载体,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各种技术的发源地,包括智能技术的阿波罗计划,大家可以想想,60 年代的阿波罗计划带动了多少学科的发展。希望更多年轻人在城市这个最大的智能硬件上,做一些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创新。

5、如何看待杭州城市大脑2.0开始作用于城市消防?

在我看来,ET城市大脑等数字化城市解决方案的发布,无疑不是掀开了“杭州故事”的新篇章。今年的杭州云栖大会与以往有所不同,除了科技大秀之外,还开辟了新的专场演讲,就是“新杭州故事”。

科技到底怎样改变了城市,怎样为人民的生活造福,科技的落地带来了哪些全新的影响?这些答案都在“新杭州故事”里。从人文之城到科技之都,杭州书写了自己的新故事。

而城市大脑当仁不让地是这出新杭州故事里的主角之一,因为它对杭州城的改变是非常巨大的。如今城市大脑在杭州的管辖范围已经扩大28倍,覆盖面积增至420平方公里,相当于65个西湖大小。

以前它在杭州交通治理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城市大脑2.0发布了,也正如题主所言,城市大脑作用于消防领域了。

其实早在此次杭州云栖大会召开的前几日,杭州余杭消防大队就已经用上了城市大脑,并借此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消防演练。

城市大脑主动报警,显示汤加锦绣社区星韵北路出现火情。同时,120、110、水务、电力等所有联动部门全部接收到城市大脑推送的紧急信息。消防车、救护车立刻出发救火。

通过城市大脑,不仅可以迅速得到火情地点,连着火物质都能被分析出来进行及时通知,一旦感知到硝烟,城市大脑就会通知就近的微型消防站点前去查看,一旦火情落实,所有联动部门将会第一时间接收到通知,极大地争取了救援时间。

刚好认识一个在余杭大队工作的老消防员,他告诉我没想到工作了这么多年还能遇上这样的智能操作,同时也放了心,城市大脑让居民的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

城市大脑延伸到消防领域是必然的,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成为城市的人工智能枢纽,智能调节到方方面面,交通和消防都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样的新杭州故事,肯定还会继续谱写,越来越丰富。

自考在线(ks.zikaoonline.com)提供网上报名系统入口及报考时间,专升本,学历提升,一建,二建,会计,考研,公务员,事业编制,从业资格,历年真题下载,模拟试题,课程,政策等服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相关内容 更多>